五大兵團 五種主要空氣污染物 - 二氧化硫(SO2)、可吸入懸浮粒子 (PM10)、微細懸浮粒子 (PM2.5) 、二氧化氮(NO2)、臭氧(O3)
管制條例 環境保護署負責執行的《空氣污染管制條例》,列明「空氣質素指標」。指標須不少於每五年檢討一次。
傷亡及損害報告 港大的「達理指數」指出於2018年已有超過1600香港人因空氣污染而提早死亡,造成近200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。
大戰在即 香港空氣質素指標(AQO)將於2019年完成檢討,考慮是否收緊污染物濃度上限。
不帶威脅的水平 世界衛生組織(WHO)發表的空氣質素標準中的最嚴格的污染物濃度水平
時間表 多個城市已簽署WHO「BreatheLife2030」約章,承諾在2030年前控制所在地區的空氣污染物濃度水平,至WHO標準最嚴格水平。香港至今未有訂立任何改善空氣污染或收緊AQO的時間表。
香港嚴重的空氣污染至今仍未解決
原因是:
1. 保障公眾健康並非空氣政策的最高考量
《空氣污染管制條例》全文並無出現「保障公眾健康」的字眼,政府亦經常以「技術可行性」為由,拒絕訂立更有效保障公眾健康的政策及法律。
2. 空氣質素指標過於寬鬆
香港的「空氣質素指標」與世衛標準相距甚遠,以年均PM2.5濃度上限為例,香港的標準足足比世衛標準相差3.5倍。在五種主要的空氣污染物之中,只有一種(二氧化氮NO2)是完全符合世衛最嚴格安全標準。
3. 政府無須為空氣污染超標負責
現行法例之下,即使空氣質素未達標準,政府亦無須面對任何法律後果。這使政府的減排進程緩慢,亦沒有動力訂立確切達致世衛最嚴格水平的時間表。
政府即將完成
第二次的「空氣質素指標」檢討
但檢討結果極具爭議:
1. 小修小補 僅對指標中的兩種污染物作有限度收緊
僅修訂二氧化硫(SO2)及微細懸浮粒子(PM2.5)的濃度限值,由現時的世衛中期目標一收緊至中期目標二。對於濃度水平創近20年新高的臭氧,及有上升趨勢的可吸入懸浮粒子(PM10),政府竟不作出任何修改。即使收緊後,指標仍大幅落後於世衛終極目標。
2. 達標為先 寧犧牲港人健康
政府預計SO2及PM2.5的污染物濃度水平可在2025年達致世衛中期目標二,故建議收緊此兩項污染物的濃度限值。而因預期臭氧及PM10的水平並不能達致更嚴謹的目標,故不作出修訂建議。整個檢討只求「達標」,無視市民健康,完全不可接受。
3. 假收緊 真放寬 – PM2.5的可超標次數大幅增加
建議將PM2.5的可容許超標次數上限,由目前每年的9次大幅放寛至35次。理由是政府預計香港於2025年的PM2.5水平將超出新標準33次,為求能成功達標,故建議大幅放寬PM2.5的可容許超標次數。
如何改變命運
1. 「空氣質素指標檢討」關注組
健康空氣行動於2018年8月與醫護界組織、綠色及環保團體、立法會議員,及相關持份者,合共19個單位,組成「空氣質素指標檢討」關注組,反對政府建議將PM2.5的「可容許超標次數」大幅放寬至35次,同時要求政府收緊PM10及臭氧的標準,及盡快將香港AQO全面收緊至世衛標準。請看我們遞交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的意見書:
2. 你的參與
公眾的關注對爭取健康空氣非常重要。政府將於下半年就AQO修訂建議進行公眾諮詢,我們正在收集公眾聯署,反對政府妄顧公眾健康的修訂建議。你亦可關注我們的FACEBOOK了解更多AQO檢討的最新動態。
 
 
五大兵團 五種主要空氣污染物 - 二氧化硫(SO2)、可吸入懸浮粒子 (PM10)、微細懸浮粒子 (PM2.5) 、二氧化氮(NO2)、臭氧(O3)
管制條例 環境保護署負責執行的《空氣污染管制條例》,列明「空氣質素指標」。指標須不少於每五年檢討一次。
傷亡及損害報告 港大的「達理指數」指出於2018年已有超過1600香港人因空氣污染而提早死亡,造成近200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。
大戰在即 香港空氣質素指標(AQO)將於2019年完成檢討,考慮是否收緊污染物濃度上限。
不帶威脅的水平 世界衛生組織(WHO)發表的空氣質素標準中的最嚴格的污染物濃度水平
時間表 多個城市已簽署WHO BreatheLife2030 約章,承諾在2030年前控制所在地區的空氣污染物濃度水平,至WHO標準最嚴格水平。香港至今未有訂立任何改善空氣污染或收緊AQO的時間表。
香港嚴重的空氣污染
至今仍未解決
原因是:
1. 保障公眾健康並非空氣政策的最高考量
《空氣污染管制條例》全文並無出現「保障公眾健康」的字眼,政府亦經常以「技術可行性」為由,拒絕訂立更有效保障公眾健康的政策及法律。
2. 空氣質素指標過於寬鬆
香港的「空氣質素指標」與世衛標準相距甚遠,以年均PM2.5濃度上限為例,香港的標準足足比世衛標準相差3.5倍。在五種主要的空氣污染物之中,只有一種(二氧化氮NO2)是完全符合世衛最嚴格安全標準。
3. 政府無須為空氣污染超標負責
現行法例之下,即使空氣質素未達標準,政府亦無須面對任何法律後果。這使政府的減排進程緩慢,亦沒有動力訂立確切達致世衛最嚴格水平的時間表。
政府即將完成
第二次的「空氣質素指標」檢討
但檢討結果極具爭議:
1. 小修小補 僅對指標中的兩種污染物作有限度收緊
僅修訂二氧化硫(SO2)及微細懸浮粒子(PM2.5)的濃度限值,由現時的世衛中期目標一收緊至中期目標二。對於濃度水平創近20年新高的臭氧,及有上升趨勢的可吸入懸浮粒子(PM10),政府竟不作出任何修改。即使收緊後,指標仍大幅落後於世衛終極目標。
2. 達標為先 寧犧牲港人健康
政府預計SO2及PM2.5的污染物濃度水平可在2025年達致世衛中期目標二,故建議收緊此兩項污染物的濃度限值。而因預期臭氧及PM10的水平並不能達致更嚴謹的目標,故不作出修訂建議。整個檢討只求「達標」,無視市民健康,完全不可接受。
3. 假收緊 真放寬 – PM2.5的可超標次數大幅增加
建議將PM2.5的可容許超標次數上限,由目前每年的9次大幅放寛至35次。理由是政府預計香港於2025年的PM2.5水平將超出新標準33次,為求能成功達標,故建議大幅放寬PM2.5的可容許超標次數。
如何改變命運
1. 「空氣質素指標檢討」關注組
健康空氣行動於2018年8月與醫護界組織、綠色及環保團體、立法會議員,及相關持份者,合共19個單位,組成「空氣質素指標檢討」關注組,反對政府建議將PM2.5的「可容許超標次數」大幅放寬至35次,同時要求政府收緊PM10及臭氧的標準,及盡快將香港AQO全面收緊至世衛標準。請看我們遞交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的意見書:
2. 你的參與
公眾的關注對爭取健康空氣非常重要。政府將於下半年就AQO修訂建議進行公眾諮詢,我們正在收集公眾聯署,反對政府妄顧公眾健康的修訂建議。你亦可關注我們的FACEBOOK了解更多AQO檢討的最新動態。